美國企業護城河ETF 持優質股跑贏大市
上兩回提到(https://goo.gl/793Rfm),以具護城河的企業,作長線持有,不失為投資良方。然而,理論歸理論,要普羅投資人,越洋研究,力有不逮,實情有可原。深研護城河理論的晨星(Morningstar),豈會不知箇中困難?有需求,就有供應,晨星特意開發「寬護城河焦點指數」(Morningstar Wide Moat Focus Index),另由專攻特種ETF的VanEck,推出ETF,其美股編號,正是MOAT(護城河)。
或問:護城河的概念,似是質化,多於量化,到底如何建構指數?首先,判斷一支股票,是否真有護城河,要有數據支持,而非單靠「故事」。晨星的分析員,會由早前介紹過,五大類護城河出發,但同時也要計算,投入資本回報率(ROIC)是否穩定高於資金成本(cost of capital),亦即超額回報。晨星會按超額回報的預期長度、持續度,將企業分為「寬護城河」、「窄護城河」、「無護城河」三種評級。
寬護城河焦點指數的成份股,是從晨星美國市場指數中挑選。晨星美國市場指數包含所有美股,但剔除(i)上一季有10日或以上無成交的股票;(ii)流通性最差的25%股票;(iii)通過上兩點以外,市值最低的3%股票。而寬護城河焦點指數,只會選取晨星美國市場指數中,具「寬護城河」評級的股票,作為候選對象。得出候選對象後,再按「市價/公允值」(Price/Fair Value,公允值同樣由晨星計算)排列。
寬護城河焦點指數,細分為兩個次級組合(subportfolio),各自將上述排列中,最高名次的40支股票納入,建成指數。怎麼如此複雜?查實原祖的設計,是只選名次最高的20支股票,每季重整組合。然而,出入較多,成本必然加重。故自去年年中,除了增加股票數目外,晨星(及不少其它指數供應商),開始採取分段重整法(staggered rebalancing):兩個次級組合,均是每半年才重整一次,一個是逢6月、12月重整;另一個是逢3月、9月重整。此外,還加入緩衝機制,如果變化不大,可以予以保留,不加入新成員,減少交易。不得不佩服,外地投資機構,為減省ETF交易費用,所花的心思。
當然明白,對於投資人,最重要的還是回報。從往績來看,「護城河」表現不俗:2007年2月至今年6月,寬護城河焦點指數,累計回報212.38%,大幅高於標指的109.72%;以5年滾動周期計算,寬護城河焦點指數有92%的時間,表現跑贏大市。實績方面,MOAT ETF自2012年4月推出,至今平均年回報15.22%,亦高於同期標指的14.02%。執筆時五大持股分別為:Guidewire Software Inc、Gilead Sciences、Transdigm Group Inc、Biogen Inc以及Allergan Plc。
早前,有網友問小弟:現美股已昂貴,「護城河」理論還有用嗎?惟有用的概念、工具,往往要花時間,去理解、消化,慢慢學習,深入了解,誰曰不宜?
P.S. 小弟新作《投資名人堂》經已出版:https://goo.gl/sY1Sz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