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美國交易冠軍:教你如何找到下一家星巴克、好市多?


美股市場中,極多連年高速成長的企業,股價表現,極為驚人。

如何捕捉這類高速成長股?以精於挑選成長股聞名、1997 年美國交易冠軍米奈爾維尼 (Mark Minervini),提議投資人,可運用所謂「餅乾模」(cookie cutter) 的概念,進行分析。

就算不諳廚藝,也會知道,餅乾模是生產餅乾的工具。想製作不同形狀,無需逐塊精雕細琢,只要用餅乾模,在輾平的麵團上,一按便是一塊,快捷方便。同理,美國高速成長的企業,多先在發源地,在一家店面找到成功的秘方,將之制式化,然後推至全國、甚至全球,照辦煮碗,迅速開設新店面。

何以「餅乾模」式企業,大受投資者青睞?因為企業持續成長,殊非易事,不少平庸企業,受限市場容量,連年成長後,主業飽和,被逼跨入其它領域,再創奇蹟,多事倍功半,甚至鍛羽而歸;相反,「餅乾模」式成長,往績早有實證,以固有殺著,擴展至新市場,風險較低,故投資者願意長期追捧。

或問:故事歸故事,到底有否量化方法,監察「餅乾模」式企業的績效?對於直接面向消費者的零售、餐飲類公司,米氏建議持續關注同店銷售數字 (same-store sales 或稱 comparable sales)。同店銷售所比較的,是開業一年以上的店舖,與去年同期的業績比較。

調查研究「餅乾模」式企業,新手看獲利成長,老手看同店銷售數字。因為邏輯上,只要公司不斷開店,營業額、獲利自能成長;然而公司長期營運的底蘊,要看同一家老店,按年銷售有否成長?

同店銷售要有成長,取決於兩大條件:一是價格上升;一是客人數量 (或購買量) 上升。同店銷售成長,反映起碼有一項成功,或兩項均向好。如此一來,根基仍然穩固。相反,若同店銷售成長遠遜預期,甚至倒退,則是重大警號。

米氏歸納出同店銷售倒退的三大可能性:一是品牌失色,客量大減;一是經濟不景,大環境轉差,人們消費力下降;一是貨品價格,不升反降,又或經常折扣促銷。任何一點,都預示公司前景,流年暗轉下,已有從峰頂下坡之勢。

另一考慮要點,是企業用「餅乾模」,複製店面的速度,是否合理?據米氏所講,與直覺想像不同,進軍全球,並非越快越好,反可能是警訊。他有一個概略的指標:如一家公司,年開新店逾一百家,管理層縱能力非凡,也難以一一兼顧,每多欲速而不達。

米氏在《超級績效》一書中,以星巴克為例:2006 年,星巴克開展 1102 家新店,股價隨即做頭。公司過度擴張,加上金融海嘯,股價兩年內下跌 82%!連前總裁 Howard Schultz,也被逼重出江湖,二度掌舵,整理業務,縮減美國本土的店面。

要到 2014 年,當地店舖數量 (1 萬 1962 間),才重越 2008 年的高峰 (1 萬 1567 間)。

Schultz大路進兵、步步為營的作風,令星巴克重拾正軌,從海嘯股價低點,反彈逾 10 倍。

總括而言,長年累升的成長股,必具備制式化的經營模式、持續成長的同店銷售數字,以及穩健發展、年開不多於 100 家店。

Featured Review
Tag Cloud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