糗事追憶錄:星島日報
寫了一集糗事追憶錄,饒有趣味,添食一篇。個人認為,檢討錯誤,是最好的學習方法。
想講的股票是星島(1105)。話說當時已入行,此股一度走勢強勁,$1.2升至$3。又是行運年代的威水之作。星島並非自己發掘,不過有緣見過兩次管理層。當時由盧社長接見我們,詳細解釋《頭條日報》的運作。當時認為這是一盤好生意,皆因製作成本有限,新聞也是由《星島日報》轉載,因為免費派發,廣告極多。尤其是周五版,厚近呎計。一百頁報紙,可能有五、六十頁廣告,數量驚人。而且廣告費雖然比一般報紙便宜,但記憶所及,折讓不大。
加上見面之時,免費報章僅有三份:地鐵站內派發的《都市日報》、《AM730》及《頭條》。《都市》派發量有限,而且負磅較重,因要付費予地鐵(現港鐵,66),才能在站內擺放。《AM》、《頭條》則在街上由大姐派發,省下一筆。
此單糗事,最大敗筆,是看書有所謂「護城河」理論。喜歡一家公司,自然會千方百計,將最出色公司的模樣,套入自己的對象之上。讀了理論,有「護城河」的公司是好貨;心儀一家公司,就會強行找出它(或許不存在)的「護城河」。心理學上,叫這現象做confirmation bias (「情人眼裏出西施」偏誤)。
當日認為免費報章的「護城河」,是深不可測;實際上只是一廂情願,因為所有現有報章,都可出版免費報。經濟日報(423)、壹傳媒(282)見利之所在,相繼推出《晴報》、《爽報》,加入戰團。不計《都市》,街道上的供應突然倍增,分散廣告。《頭條》根本無法避免競爭,所謂「護城河」,實屬子虛烏有。
另外,當日也看不到科技的進步。以往自己還未轉用智能手機,尚在用老舊的諾基亞,根本想不到三、四年後,Facebook(FB)比報紙更多內容,更未知何謂Twitter(TWTR)。以往在列車上,人手一份報章;現時人人都在手機螢幕上滾動。科技再重擊報章的經營模式,當時豈有這樣的知識、預見力?
股價由$3打回原形,近來在$1上下浮沉,當日電台專家的威水推介,現時絕口不提。
事後檢討,應用《多空操作祕笈》(http://bit.ly/1i84YrC)中的「牛熊四階段」理論,2011年初,股價跌破三十周平均線時,應提高警覺,股價可能已由「上升期」,轉至「派發期」。然後當股價反攻三十周線,極速失敗時,應該全面撤退。相信市場比自己觀點聰明,保有盈利,退出價大概在$2.4左右。
隨後股價進入「下跌期」,一洩如注,最終跌破$1,最高位下跌超過六成。
後記: 和幾個曾經在對沖基金打滾過,然後挂冠而去的友人,偶爾會聚頭吹水。我常常講笑:就像小說《挪威的森林》的結局,主角渡邊徹(ワタナベ トオル)和石田玲子(レイコさん),因為直子自殺逝世,決定私下開個追悼會,彈結他唱歌,追憶三人彼此共聚的時光。每歌一曲,便將一枝火柴,置於桌上。我心想,如果我們要為諸位老闆,在電台推介後失事的股票,一一進行悼念,真不知要多少盒火柴才夠…